一、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情况
1、直至2020年完成农机新技术推广面积783万亩,其中:推广深松整地面积110余万亩,推广秸秆还田面积336万亩,推广精量播种面积336万亩。新技术的推广,使有限公司作业标准进一步提高,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科学轮作,减少病虫害及草荒,大大提高作物产量,有效实行农业“三减”,提高产品品质。
2、建设5个现代玉米全程标准化示范区,共计5万亩。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职工科学种植,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职工收入,通过观摩学习,总结经验,扩大到全程标准化作业面积19万亩。
3、更新适合有限公司农业发展所需的大马力拖拉机,大马力收获机,精量播种机,卫星导航系统及配套机具等,农机更新总投入6667万元,新增各类大型农业机械594台套。
在参与施肥、播种作业的53台大马力机车上全部安装数字化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数字化智能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农机标准化水平,实现农机作业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二、农业机械质量保障责任落实情况
1、管理区成立农机田间作业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奖罚到位)。
2、作业质量验收采取“三查一监督”监管体系,即作业车组自查、联户家庭农场场长检查、管理区抽查、农业发展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抓好作业质量。农机田间作业执行联户家庭农场场长、作业机组、管理区带班人员“三方”签字制度。作业质量验收单缺少一方签字的,管理区不予核算、结算机械作业费。
3、各管理区农业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农机田间作业质量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在正常条件下,未达到作业质量要求能返工的不计工作量进行返工,不能返工造成经济损失的,由作业车组与联户家庭农场场长协商解决。
4、全程管控作业质量。做到每一块地的作业层次,采取后一层次监督前一层次的监控手段,对上一层次作业认可方可进行作业,实现全过程作业质量可追溯。
三、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建设农机服务中心一座。利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给予购机、机具维修保养、零配件供应、机手培训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为农机标准化管理提供保障。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将农机安全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利用空闲时间对管理人员及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培训人员要达到100%,全力保障农机生产安全。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作业机手安全意识。继续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定各阶段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加强安全教育责任落实,做到有记录、有影像、有签字,确保全年无农机事故的发生。
四、农业机械社会服务组织规范化管理情况
完成培训农机管理干部400余人,从而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素质,强化教育机制创新,多渠道培养农机化人才。强化教育模式创新,实现课堂教育、田间培训、实践与培训相结合,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4600人,满足农业生产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有限公司农机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机服务指导工作,精心组织农机作业机车,逐步扩大跨区作业范围与面积,完成农机跨区作业面积175万亩,出动跨区作业拖拉机100台套,收割机60台套,增加职工作业收入3500万元。为有限公司经济发展和职工增收做出了贡献。
五、农业机械化扶持措施落实情况
逊克农场有限公司按要求对符合中央财政资金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的农机具进行补贴的登记、申请、录入和公示,完全按照操作流程和工作要求进行办理,为了方便职工群众办理,我们采取补贴申请受理、资格审核、机具核验、受益公示等工作“一站式”服务。
六、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购置补贴额逐年下降,降低职工购买先进设备的积极性。
2、周边农村土地还存在分散自主经营情况,没有集中连片,农户种植的作物种类繁杂,不利于大马力机车连片作业。远赴内蒙古等地区进行跨区作业的作业成本高,车辆的运输费用和人工费用逐年升高,影响了跨区作业收入。
3、人才队伍建设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在一些先进机型的操作及维护保养缺乏经验。
|